新闻资讯
审计中,审计人员应该养成的五大习惯
发表时间:2017-11-23 15:55:37 来源:立华星财务
良好的习惯 成功的一半,审计人员养成良好的思维、学习、工作和生活习惯,改进工作作风,是促进审计事业健康持续发展的保障。习惯是一个很奇妙的东西,不需要刻意的去记录,只需要在工作的时候形成规范,形成一个潜意识,我应该这么做。这就是习惯!今天立华星财务小编要与大家分享审计中我们应该养成的五大习惯。
一、做底稿时顺手签上名和标上索引
每一页底稿都要有执业人员的签名,这是底稿完整性的基本要求。编制索引,则是为了体现科目中的逻辑关系,帮助查阅相关信息。科目与科目之间的索引,如应付职工薪酬计提底稿与相关成本费用科目数据的索引,存货科目的相关数据与主营业务成本倒轧表相关项目数据的索引,等等,可以体现出审计项目的整体性。而科目内部的一些索引,如函证汇总表与询证函回函之间的索引、审定表数据与明细表数据的索引等,则可清晰体现出执业人员的工作思路,让复核底稿的人一目了然。
翻看别人做的底稿,或者参考上年的底稿,如果没有交叉索引,数据的逻辑关系不清晰,没有层次。编制了交叉索引,才能体现出审计工作底稿的整体性,科目与科目之间的逻辑关系。在做审计时,以某一个循环为主体进行审计,互相编制交叉索引,可以更有效率地建立科目与科目之间的逻辑关系。
底稿编制完毕后顺手签上编制人的姓名,这样可以减少后续整理底稿时的工作量。在审计现场,收集资料,现场分析时,顺手把有索引的地方写上,既可以节约时间,又可以在底稿中体现出审计的轨迹,有助于后续的整理。
二、注意审计说明的填写
审计现场中,针对审计中发现的问题,与客户进行沟通,在审计底稿中要通过审计说明的填写,记录与客户沟通事项的记录,以及单位是如何进行处理。所提供的信息是否准确可以依赖。对分析有异常的项目,要求解释说明,或者补充进一步的程序核实是否存在异常。对所做过的程序,及时在底稿中留有轨迹。对执行每一项程序后得出的结论,也要及时在底稿中编制说明。
三、对于未能及时完成的事项形成备忘录
审计结束时,很可能会有一些重要的事项尚未履行完毕。比如,审定后的报表和调整分录还没有请客户签章确认,管理层声明书和治理层沟通函还没有签章等等。事务所的工作总是很忙碌的,不及时记录下来,时间长了,底稿整整就装订归档了。哪天忽然遇到检查了,才发现要补的资料还那么多。所以最好及时形成备忘录,对已完成的事项及时标记,尚未完成的事项予以记录,记得及时把该补的资料补回来,免得遇到检查时手忙脚乱。
四、在程序表上及时注明已经实施的程序
每一个科目的程序表,是对我们工作的指引,也是我们所做工作的一个目录。在做完一个科目后,将自己已经做过的程序,在程序表上及时注明索引,并记录执行人的姓名。对于不需要执行的程序,注明不需要的标记。对底稿的检查,程序表中载明的内容与后附执行程序是否一致,也是检查的内容之一。在执业过程中,程序表不可以当成是形式,不能机械地套用模板,而是要体现出我们做了什么,哪些没有做。
五、形成整洁专业的工作底稿和报告
对于一个执业人员来说,报告是脸面,底稿是内涵。做的底稿干净清晰,编的报告条理清楚无错字,会给看的人很好的第一印象。好的写作习惯可以让一个人受益终身。无论在某一个行业里,都可以让自己出类拔萃。无论是底稿中的审计说明,还是报告中的文字措辞,都能够体现一个人的专业水准与职业态度。在日常的工作中,格式的排版、段落的组织、文字的罗列,是非常重要的。这需要一个有意识地培养自己的过程。
有的事务所为了节约资源,用再用纸打印底稿,但对于一些重要的底稿,如会计报表、管理层声明书、治理层沟通函,也用废纸来打印就很不合适了。对于送外部审查的工作底稿,使用用过的纸打底稿,也容易造成泄漏相关的信息。
树立主人翁意识,全面履行审计监督职责,充分发挥审计“免疫系统”功能,以“创一流业绩、争一流团队”的精神风貌,为审计事业健康快速发展贡献力量。
一、做底稿时顺手签上名和标上索引
每一页底稿都要有执业人员的签名,这是底稿完整性的基本要求。编制索引,则是为了体现科目中的逻辑关系,帮助查阅相关信息。科目与科目之间的索引,如应付职工薪酬计提底稿与相关成本费用科目数据的索引,存货科目的相关数据与主营业务成本倒轧表相关项目数据的索引,等等,可以体现出审计项目的整体性。而科目内部的一些索引,如函证汇总表与询证函回函之间的索引、审定表数据与明细表数据的索引等,则可清晰体现出执业人员的工作思路,让复核底稿的人一目了然。
翻看别人做的底稿,或者参考上年的底稿,如果没有交叉索引,数据的逻辑关系不清晰,没有层次。编制了交叉索引,才能体现出审计工作底稿的整体性,科目与科目之间的逻辑关系。在做审计时,以某一个循环为主体进行审计,互相编制交叉索引,可以更有效率地建立科目与科目之间的逻辑关系。
底稿编制完毕后顺手签上编制人的姓名,这样可以减少后续整理底稿时的工作量。在审计现场,收集资料,现场分析时,顺手把有索引的地方写上,既可以节约时间,又可以在底稿中体现出审计的轨迹,有助于后续的整理。
二、注意审计说明的填写
审计现场中,针对审计中发现的问题,与客户进行沟通,在审计底稿中要通过审计说明的填写,记录与客户沟通事项的记录,以及单位是如何进行处理。所提供的信息是否准确可以依赖。对分析有异常的项目,要求解释说明,或者补充进一步的程序核实是否存在异常。对所做过的程序,及时在底稿中留有轨迹。对执行每一项程序后得出的结论,也要及时在底稿中编制说明。
三、对于未能及时完成的事项形成备忘录
审计结束时,很可能会有一些重要的事项尚未履行完毕。比如,审定后的报表和调整分录还没有请客户签章确认,管理层声明书和治理层沟通函还没有签章等等。事务所的工作总是很忙碌的,不及时记录下来,时间长了,底稿整整就装订归档了。哪天忽然遇到检查了,才发现要补的资料还那么多。所以最好及时形成备忘录,对已完成的事项及时标记,尚未完成的事项予以记录,记得及时把该补的资料补回来,免得遇到检查时手忙脚乱。
四、在程序表上及时注明已经实施的程序
每一个科目的程序表,是对我们工作的指引,也是我们所做工作的一个目录。在做完一个科目后,将自己已经做过的程序,在程序表上及时注明索引,并记录执行人的姓名。对于不需要执行的程序,注明不需要的标记。对底稿的检查,程序表中载明的内容与后附执行程序是否一致,也是检查的内容之一。在执业过程中,程序表不可以当成是形式,不能机械地套用模板,而是要体现出我们做了什么,哪些没有做。
五、形成整洁专业的工作底稿和报告
对于一个执业人员来说,报告是脸面,底稿是内涵。做的底稿干净清晰,编的报告条理清楚无错字,会给看的人很好的第一印象。好的写作习惯可以让一个人受益终身。无论在某一个行业里,都可以让自己出类拔萃。无论是底稿中的审计说明,还是报告中的文字措辞,都能够体现一个人的专业水准与职业态度。在日常的工作中,格式的排版、段落的组织、文字的罗列,是非常重要的。这需要一个有意识地培养自己的过程。
有的事务所为了节约资源,用再用纸打印底稿,但对于一些重要的底稿,如会计报表、管理层声明书、治理层沟通函,也用废纸来打印就很不合适了。对于送外部审查的工作底稿,使用用过的纸打底稿,也容易造成泄漏相关的信息。
树立主人翁意识,全面履行审计监督职责,充分发挥审计“免疫系统”功能,以“创一流业绩、争一流团队”的精神风貌,为审计事业健康快速发展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