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现实版"熔炉"? 红黄蓝幼儿园被指虐童
发表时间:2017-11-24 10:01:21 来源:立华星财务
“携程亲子园虐童事件”尚未在公众视野中淡去,武汉江汉区史蒂芬森万科城幼儿园又被曝出虐童。事件走向都以涉事教师向家长致歉,痛哭下跪而暂告一段落。
这一事件是否有网传的那么恐怖夸张,当然还有待警方权威调查和信息披露。但因为近来接连发生的幼儿园虐童事件,公众对于幼儿园的安全焦虑又被狠狠地刺激了一回。无论是企业自办的亲子园还是知名品牌机构办的中高端幼儿园,似乎都少不了虐童的阴影,这与其说是巧合,不如说背后一定有制度疏漏。
如果观察过最近的几起幼儿园虐童事件,可能会注意到一个令人难以理解的现象:几个幼儿园都有监控,都清楚地记录下了老师虐童时触目惊心的画面。正是这些事后调取出来的画面,一方面激起了大范围的民愤,另一方面也能锁定当时老师的责任。问题是,这些老师是压根儿不知道监控的存在,还是明知有监控还肆无忌惮?不管原因是什么,只能说明如果没有监督制度的配合发力,监控这样本该最有约束力的技术手段也只会形同鸡肋。
我们当然仍要呼吁为了那些严重缺乏自我保护能力的孩子,亲子园、幼儿园等场合,安装监控要成为必须的选项,起码能够保证出事后的取证,但与此同时要反思的是,如何更好地发挥监控的效力。成本最低的监督,本来应该是学校内部,如果幼儿园的管理者真心关心孩子,定期抽查现场监控,就有可能及时发现问题。监控真正被用起来,才会形成威慑。遗憾的是,这种内部的自我监督,至少从结果来看是完全无效的。
自我监督必须要有充分的外在压力,或者源自教育部门,或者源自家长。但现实中的教育部门对于这些民办幼儿园的日常监管细致到什么程度,有没有教育部门曾经去抽查过这些学校的监控视频,看来是很大的疑问。至于家长,在优质幼儿教育资源严重供不应求的大形势下,老师对学校和老师巴结都来不及,不出事的时候,有几个家长敢对幼儿园老师粗声说话?所以家长的压力也近乎为零。幼儿园教室变成一个失去监督的“小王国”,发生悲剧也就没那么出人意料了。
改变要从标本兼治的层面提升监督的压力。治标层面,是要呼吁教育部门的日常监管更趋具体化,不能重前期的资质管控,轻后期的过程监督。对于社会办学机构,虽不能过多干预其自主办学,但也不能连基本的安全监督都没有。近期,北京新出台《北京市学前教育社区办园点安全管理工作基本要求(试行)》,里面就明确要求社区办学要在出入口及儿童活动区安装视频监控,且安排专人实时监控,及时报警,监控视频记录应保存30天。如果这样的要求能推广到所有幼儿园并落实到位,再辅以教育部门的抽查压力,应该会尽可能减少虐童现象。
治本的层面,仍是要呼吁解决幼儿教育供求之间的严重矛盾。因为供需失衡,对于幼儿园安全最有监督动力的家长无从发力。尽管早在2012年教育部就出台文件,推动建立家委会,让家长监督教育教学活动,帮助学校改进工作。现实中无论公办还是私立幼儿园,家长的弱势地位决定了家委会只能是老师的帮佣,而不可能起到什么监督作用,当然也就别指望家长平时能理直气壮去查看监控。所以,或者加大财政投入给公办幼儿园扩容,或者放开引入更多优质社会资源。充分的竞争,才会倒逼所有的幼儿园加强安全的管控,否则只会被淘汰。
最后仍要强调的是,幼儿园小生态也会受整个社会大生态的影响。如果虐童类的恶劣行为违法成本很高,动辄要付出刑责代价,少数老师的恶念也会受到遏制。所以回到个案来说,希望警方能尽快查清真相,让可能犯下恶行的人员承担必须代价,这是扞卫幼儿安全,也是扞卫社会的法治底线。
这一事件是否有网传的那么恐怖夸张,当然还有待警方权威调查和信息披露。但因为近来接连发生的幼儿园虐童事件,公众对于幼儿园的安全焦虑又被狠狠地刺激了一回。无论是企业自办的亲子园还是知名品牌机构办的中高端幼儿园,似乎都少不了虐童的阴影,这与其说是巧合,不如说背后一定有制度疏漏。
如果观察过最近的几起幼儿园虐童事件,可能会注意到一个令人难以理解的现象:几个幼儿园都有监控,都清楚地记录下了老师虐童时触目惊心的画面。正是这些事后调取出来的画面,一方面激起了大范围的民愤,另一方面也能锁定当时老师的责任。问题是,这些老师是压根儿不知道监控的存在,还是明知有监控还肆无忌惮?不管原因是什么,只能说明如果没有监督制度的配合发力,监控这样本该最有约束力的技术手段也只会形同鸡肋。
我们当然仍要呼吁为了那些严重缺乏自我保护能力的孩子,亲子园、幼儿园等场合,安装监控要成为必须的选项,起码能够保证出事后的取证,但与此同时要反思的是,如何更好地发挥监控的效力。成本最低的监督,本来应该是学校内部,如果幼儿园的管理者真心关心孩子,定期抽查现场监控,就有可能及时发现问题。监控真正被用起来,才会形成威慑。遗憾的是,这种内部的自我监督,至少从结果来看是完全无效的。
自我监督必须要有充分的外在压力,或者源自教育部门,或者源自家长。但现实中的教育部门对于这些民办幼儿园的日常监管细致到什么程度,有没有教育部门曾经去抽查过这些学校的监控视频,看来是很大的疑问。至于家长,在优质幼儿教育资源严重供不应求的大形势下,老师对学校和老师巴结都来不及,不出事的时候,有几个家长敢对幼儿园老师粗声说话?所以家长的压力也近乎为零。幼儿园教室变成一个失去监督的“小王国”,发生悲剧也就没那么出人意料了。
改变要从标本兼治的层面提升监督的压力。治标层面,是要呼吁教育部门的日常监管更趋具体化,不能重前期的资质管控,轻后期的过程监督。对于社会办学机构,虽不能过多干预其自主办学,但也不能连基本的安全监督都没有。近期,北京新出台《北京市学前教育社区办园点安全管理工作基本要求(试行)》,里面就明确要求社区办学要在出入口及儿童活动区安装视频监控,且安排专人实时监控,及时报警,监控视频记录应保存30天。如果这样的要求能推广到所有幼儿园并落实到位,再辅以教育部门的抽查压力,应该会尽可能减少虐童现象。
治本的层面,仍是要呼吁解决幼儿教育供求之间的严重矛盾。因为供需失衡,对于幼儿园安全最有监督动力的家长无从发力。尽管早在2012年教育部就出台文件,推动建立家委会,让家长监督教育教学活动,帮助学校改进工作。现实中无论公办还是私立幼儿园,家长的弱势地位决定了家委会只能是老师的帮佣,而不可能起到什么监督作用,当然也就别指望家长平时能理直气壮去查看监控。所以,或者加大财政投入给公办幼儿园扩容,或者放开引入更多优质社会资源。充分的竞争,才会倒逼所有的幼儿园加强安全的管控,否则只会被淘汰。
最后仍要强调的是,幼儿园小生态也会受整个社会大生态的影响。如果虐童类的恶劣行为违法成本很高,动辄要付出刑责代价,少数老师的恶念也会受到遏制。所以回到个案来说,希望警方能尽快查清真相,让可能犯下恶行的人员承担必须代价,这是扞卫幼儿安全,也是扞卫社会的法治底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