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金上涨 农村城市均有调整
养老金是一种最主要的社会养老保险待遇。国家有文件规定,在劳动者年老或丧失劳动能力后,根据他们对社会所作的贡献和所具备的享受养老保险资格或退休条件,按月或一次性以货币形式支付的保险待遇。国务院近日连续出台了提高养老金的政策。同以往相比,今年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增长5%左右。同时,主要覆盖农村老人的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也将建立基础养老金正常调整机制。
城市:养老金涨5%左右
日前,人社部、财政部联合下发《关于2018年调整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的通知》,明确从2018年1月1日起,为2017年底前已按规定办理退休手续并按月领取基本养老金的企业和机关单位退休人员提高基本养老金水平,总体调整水平为2017年退休人员月人均基本养老金5%左右。
此次调整是国家继2016年、2017年连续两年统一调整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以来,继续同步安排适当提高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养老金水平,预计将有1.14亿名退休人员受益。
农村:建立养老金正常调整机制
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是我国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到2017年12月底,参保人数达到51255万人,农村居民占95%以上,其中领养老金人数达到15598万人,月人均养老金125元,其中基础养老金113元。
日前,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财政部印发《关于建立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确定和基础养老金正常调整机制的指导意见》,提出完善待遇确定机制,建立基础养老金正常调整机制。
在完善待遇确定机制方面,中央根据全国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财力状况等因素,合理确定在全国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地方根据当地实际提高基础养老金标准,对65岁及以上的参保城乡老年居民予以适当倾斜;对长期缴费、超过最低缴费年限的,应适当加发年限基础养老金,激励个人长期缴费。
在建立基础养老金正常调整机制方面,人社部同财政部明确,参考城乡居民收入增长、物价变动和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等其他社会保障标准调整情况,适时提出全国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调整方案,报请党中央和国务院确定;地方基础养老金的调整,应由当地人社部门会同财政部门提出方案,报请同级党委和政府确定。